新闻动态

Site PathHome >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0

今日小寒——养肾、防寒、藏阳气


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23个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就要来临。小寒的天气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俗话有讲:“冷在三九”,由于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小寒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讲法。2025年1月5日我们迎来小寒节气。

小寒习俗

腊祭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腊的木义是“接”,取新旧交接之意。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腊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记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二是祭百神,感谢他们一年来为农业所作出的贡献。三是人们终岁劳苦,此时农事己息,借此游乐一番。

办年货

小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所以小寒到了,也就意味着距离我们的春节不远了。因此,小寒的时候很多地方年味渐浓,家家户户已经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等等,陆续为春节做准备。

冰戏

我国北方各省,入冬之后天气比较寒冷。有时候河面结冰厚实,冰上行走皆用爬犁。冰面特厚的地区,大多设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竞走的,古代称为冰戏。

小寒养生

小寒养肾为先
小寒虽冷,但阳气也在缓慢积攒、上升,是个进补的大好时节,尤其是对肾脏的补益。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补好了,五脏都可受益。
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大多能入肾脏,是冬季养肾的首选食物。此外,核桃、桂圆、栗子等坚果类食品也是冬季益肾佳品。
睡眠是养护肾脏的重要一环,尤其要睡好“子午觉”。
中医所说的“子午觉”,即每天子时(夜里11点到凌晨1点)及午时(中午11点到1点)是养肾最需要睡觉的时段。
喜温忌冷,减咸增苦
中医有“寒者温之”的原则,认为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猪腰等,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能够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非常适合冬季食用。而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在体内,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基础。冬日家中不妨煮些山药羊肉汤、羊肉羹、当归山鸡汤等,都是此时温补的佳品。切不可大鱼大肉,生冷无忌。
小寒气候寒冷,是上火的“旺季”。这时的饮食应减咸增苦,多吃如苦瓜、陈皮、莲子心、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助心阳,减少过亢的肾水,起到养肾的功效。
防燥:内服+外用
内服:除了多饮温水之外,还应适量补充蛋白质及脂肪,如滋补汤品、牛奶、酸奶、各类粥品,将水分“锁住”。
外部保湿:可以使用加湿器。此外,还可以在暖气片旁边放置清水,或将干净的湿布放在暖气片上。也可以使用喷壶,在你觉得干燥时或每隔2小时左右在屋内喷洒干净的清水。
小寒防寒:护好4处
① 头颈要暖——围脖帽子
头颈受风寒侵袭,很容易诱发伤风感冒、头痛,甚至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高领衣服、围脖、帽子等都可以保护头颈,冬天在室外即使戴一顶很单薄的帽子,也有助于防寒。
② 腰背要暖——晒晒太阳
后背是人体督脉的循行之处,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建议:腰背保暖最好的方式就是晒太阳,背对太阳而晒,可壮养人体之阳气,使全身气机调和畅达。
③ 腹部要暖——试试按摩
腹部是连接身体上下的枢纽,人体身上很多重要的穴位都在此,如神阙、气海、关元等。
建议:腹部保暖除了平时要保证穿着外,也可两手搓热后按摩腹部,来提高自身的驱寒能力。
④ 脚部要暖——热水泡脚
脚踝部有200多个穴位,是人体“小心脏”。而脚离心脏最远,供血少,寒气很容易从脚底侵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