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更加有效的挽救生命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高、死亡率高而且发病迅速,需要快速救治的特点,所以我们设定了两个重要的目标,一个是对公众而言,强调“要120”,因为一旦得了心梗,就要必须通过120救护车得到有效的救治;另一个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需要快速救治,对于医疗机构、医生而言,“要在120分钟”内能够开通急性心肌梗死闭塞的那根血管,所以这两个120构成了心梗救治日的主题。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通俗地讲,我们的冠状动脉就像庄稼地里面的水管,而我们的心肌就是庄稼地里的树苗,如果庄稼地里的水管堵塞,早期树苗开始枯萎,久而久之树苗就会枯萎坏死,所以心肌梗死实际上是心肌的坏死。心肌细胞是不可再生的,坏死了就永远坏死了,所以心肌梗死抢救要分秒必争,挽救更多心肌。
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占疾病死亡率的首位,每年导致死亡人数达400万,相当于每天有1万人死于像急性心肌梗死这一类疾病,而这一类疾病中70%-80%的人,都是能够被救治,而且救治以后大部分都能恢复。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脏肌肉因缺乏血液供应出现坏死,从而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病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最常见病因。而既往心脏疾病、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不合理膳食、情绪激动、天气变化等均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病因。

当遇到有人突发胸痛,首先,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电话中尽量保持冷静,详细描述患者的情况,包括症状、年龄、性别等,以便急救人员做好准备。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以帮助其坐下或半卧位,以减轻心脏负担。如果患者意识丧失,应将其平放在硬质平面上,如地面或硬板床。接下来,检查患者的呼吸和脉搏。如果患者呼吸和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按压胸部的频率应为每分钟100-120次,深度约为5-6厘米。如果会进行人工呼吸,应按照30次按压后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进行。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果患者出现呕吐,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此外,如果家中有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患者服用。但需注意,硝酸甘油并非适用于所有心梗患者,因此在使用前最好先咨询医生。
心梗的防治措施
合理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摄入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心梗的主要诱因之一,戒烟和限制饮酒有助于降低心梗风险。适量运动:定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避免诱发因素:过劳、情绪激动、饱餐、用力排便、寒冷刺激等都是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应注意尽量避免,同时冬季应做好保暖。减压放松:学会减压、放松心情,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心理疏导: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血压、血糖、血脂检测:定期检测血压、血糖、血脂水平,以及时发现并控制疾病。心电图检查: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心肌缺血等异常情况。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以降低心梗风险。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冠状动脉狭窄严重者,可考虑进行手术介入治疗。“心脑监测预警服务系统”是一款智慧养老及智慧健康管理平台。可提前辅助预防突发心脏病、心梗、脑梗等重大疾病,提高心梗、中风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效果,挽救生命于早期,为用户争取更多宝贵救治时间。
提前3-7天预警心梗风险
生命健康预警系统可实现对心率、血压、血氧等生理指标,24小时自动高频次数据采集和监测,日监测近2000个生理指标,据此数据分析长期变化趋势,解析用户健康状态。通过心梗、脑卒中风险发生先兆病理模型和器官健康状态模型、个人健康状态模型、进行“三重论证”实时分析评估,判断用户潜在风险并提前预警。
通过佩戴预警手表,配合生命健康预警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医脉诊技术,提前捕捉风险信号,实现心梗、脑卒中风险提前预警,为挽救生命,争取最佳治疗时机。
心梗的防治措施
心梗的防心梗的防治措施治措施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