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Site PathHome >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0

倍奥芒种养生 ▏清热利湿,醒脾养心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芒种”这个词出自《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翻译过来就是,泽草丛生的地方可种庄稼。《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也有记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芒种是夏季第三个节气,是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交合之时。仲夏将至,全国大部分地区入夏,将进入梅雨时节,气候闷热潮湿,各地区气温升高、湿度变大。


俗语云:“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夏令时节的收种农忙,其实芒种养生也要“争时”。中医学认为,芒种时节养生调理,衣食住行均需做到“清热利湿,醒脾养心”。


穿衣

芒种时节,人们适合穿宽松、浅色的衣服。衣服遮盖面积小,身体热量散发的速度就快,宽松、吸汗力较强的衣服,有利于身体的通风散热。颜色较浅的衣服反射太阳光的能力较强,吸热性也就差。反之,衣服的颜色越深,吸热越强,会使热量聚集。芒种期间天气已热,人易出汗,衣衫要勤换勤洗,做到“汗出不见湿”;经常洗澡,使“阳热”易于发泄,同时起到清洁皮肤的作用,但须注意的是,出汗时不能立即冷水冲澡。民间有“吃了端午粽,才将棉衣送”的说法,端午节多在芒种日的前后,端午节没过,春天御寒的衣服不要过早地收藏起来,有时仍能派上用场。

饮食

芒种节气的饮食宜软柔清淡而略带苦酸。清淡的食物可提振食欲,有利于消化吸收;苦味深入人心,能清解炎热,兼降内火;酸味食物具有生津、止渴、开胃、敛汗的作用。养生大家孙思邈告诫人们饮食“常宜轻淡甜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并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此时宜多食粳米、红米、绿豆、扁豆、大麦、小麦、粟米、薏苡仁等甘淡平补之物,以及桑葚、杨梅、枇杷、西瓜、李子等应季新鲜瓜果、蔬菜。饮食烹饪和炮制时不宜加入过咸、辛辣刺激、甜而滋腻的调味品。依据“春夏养阳”的准则,夏天饮食,“过度辛热,助阳生热,耗伤气津;过度寒性,助湿生痰,困脾伤阳”。总之,饮食搭配应低盐、低脂肪,适当多吃粗粮,不宜过多服用热或寒性食物、膏粱肥甘或滋补之品,切忌贪凉而暴食冷饮。

居家

要养成早起而不过分晚睡的好习惯,做到不熬夜,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充足的睡眠对调节身心健康很重要。夏日昼长夜短,“春困夏乏秋打盹”,中午花半小时来个“午后小憩”,可快速消除疲劳。芒种时节湿气弥漫,不宜采用紧闭门窗的方式来防止室内受潮,应适时打开门窗通风,有条件者可打开空调除湿。由于室外气温较高,不少人喜欢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这对身体散热有不利的影响。且密闭的空调房里,空气并不新鲜,湿度也较大,会造成身体排湿困难,开窗通风换气,预防“空调病”也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情。还要注意不能因贪图凉快而迎风或露天睡卧,更不能大汗时光膀子吹风。尽量多地进行室外活动,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充盛的阳气,有利于气血的运行,保持精力,振奋精神。

出行

暑热之气易伤人,芒种已是炎热季节,室外劳作行走必须注意防晒。有不少朋友认为自已很扛晒,或者多晒晒太阳有益健康。殊不知,一些损伤往往发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外出尽量选择穿长袖上衣(防晒衣更好),戴上太阳帽,备好毛巾、墨镜、防晒霜,避免强烈的阳光长时间直接照射到皮肤。备足饮用水,特别是淡盐开水,不渴的时候也要喝,少量频服,但不宜一次性大量饮水或大量喝冰冻的饮料。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仁丹、清凉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六一散等。室外远行,蚊虫叮咬、蜂蜇蛇伤也要防范。除非特殊情况,一般外出活动尽量避开高温的时间。如果遇到轻度中暑,应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环境,解开衣扣散热,并尽可能找来冷毛巾、冰水袋放于颈部、腋窝等处以帮助散热,还可口服防暑药物,在太阳穴、额部擦风油精,必要时一定要去医院诊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