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在广东也叫汤圆,寓意着团圆。汤圆除了寓意喜庆、阖家团圆外,还有御春寒、补脾胃、益肺气的养生功效。元宵节来临,收好这份养生攻略,健康过元宵。
元宵养生“三宜”
虽然过了最冷的冬季,迎来了春季,但保暖工作还不能松懈。在这段时间天气变化不定,并且也是全年寒潮来袭最多的时节之一,我们常说的“倒春寒”就是最好的例子,其寒冷程度不比冬季差,民间也有“春寒冻死牛”的说法。在感觉到热的时候不要过早减去外衣,应多捂一段时间,使身体渐渐适应新的气候变化,以达到阴阳平衡。
元宵节做适当的体育运动,提高免疫力。适当的运动,一则动能生阳,二则汗能排湿。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可以练习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保健养生功法,既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又能改善内脏、神经及肌肉的功能状态,增强内脏的功能。
在春季,是养肝的好时节。春气通于肝,肝喜调达疏泄,恶抑郁。也就是说,在春季养生要注意养好自己的精神,以此来达到养肝的作用,对调养身心、促进身体健康有良好的作用。而要想养好精神,平时要少生气、少忧愁、少思虑、少嫉妒等等,静心养性,这样才能使得肝气通畅,有益身心,为身体健康打好基础。
吃汤圆要注意不能太烫,也不能大口大口地吃,否则很可能烫伤口腔和食管的黏膜。由于汤圆柔软润滑,十分有口感,所以很多人喜欢吃刚出锅的热汤圆,这样更容易烫伤。因为汤圆的馅料比外皮更热,一旦将汤圆囫囵入口咬破时,馅料可能烫伤口腔黏膜甚至食道。有的人吃汤圆时一被烫就很快把元宵咽下去,这种习惯危害会更大。医学研究已经证实,食物灼伤很可能引起食管癌、胃癌等相关疾病。
吃汤圆时,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对于有儿童的家庭,在儿童哭泣和跑闹的时候,家长不要喂食,避免汤圆进入气道引起气道堵塞。如果不慎发生意外,可用海姆立克手法进行急救:双手抱住孩子腹部,有节奏向上、向内推压,直至其排出。如果不懂操作,或者情况严重,要尽快打急救电话求助,或火速到医院救治。
由于汤圆的馅料多以糖及果料为主,再加上在制作的过程中加入不少的植物油或动物油,因此热量较高。在吃汤圆的时候可以适当吃一些维生素含量相对丰富的水果、蔬菜等来均衡营养。一些酸性食物以及肉类则不适合与元宵同吃。
发热时患者的胃肠道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因此应吃些流食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否则会加重病情。汤圆含糖量较高,患者若贪图口福,可使血糖急剧升高,不仅会加重病情,还能诱发酮症酸中毒。老年人肠胃功能减弱,消化酶和消化液的分泌减少,肠胃蠕动减慢,排空时间延长,难以消化和吸收汤圆这样的粘食。可能会因急速吞咽而引起元宵卡喉,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汤圆是由糯米面做成的,黏性较大,不易消化,食后可导致胃痛、胃胀、嗳气、反酸甚至腹泻。无论是甜馅汤圆还是咸味的汤圆,都含有大量的油脂。甜馅的汤圆含有大量糖分和热量,大量食用,会使血糖失控,血脂升高,血粘度加重。此时患者食欲虽有好转,但消化功能仍然较弱,过量食用汤圆不利于康复。小儿消化功能较弱,吞咽反射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吃汤圆时不能整个地吃,要分成1/4吃,吃完一口再吃第二口。一定要细嚼慢咽,以防不测。吃汤圆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对溃疡面的刺激,严重者可诱发胃出血、胃穿孔等。患者的胃肠道正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病人应吃些米汤、藕粉等易消化食物,吃汤圆会加重胃肠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