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Site PathHome >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0

睡不醒,精神差,教你几招轻松解“秋乏”

总觉得浑身没劲,似乎老是睡不够觉

早上不想起床,总是睡不醒,打不起精神

脾气见长,总也开心不起来

感觉身体疲惫,不愿多做动作或说话

午饭过后严重犯困,连头都抬不起来

入秋之后,秋乏来袭,早上总是睡不醒,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又该怎样解秋乏呢?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到了秋天,总是犯困没精神,这是秋乏的表现。秋乏是生理的正常反应,因为夏季气血充于表,至秋气机下沉,但仍气动于先,血动于后,肌肤腠理多血而少气故易出现疲乏。另外,秋主燥,燥热耗气伤阴,气虚则出现四肢无力,神疲懒言,阴虚则感口干、咽干、鼻子干。


在处暑至秋分时节,早晚温差较大,中午气温仍然很高,暑湿仍较重,湿易困脾,脾主肌肉,也会出现疲惫无力的现象。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夏季时进食太多的生冷食物,多贪凉、吹空调、不注意盖被子,导致阳气耗损,阴气过盛,致使脾胃功能受损,影响睡眠质量。


那么,要怎样解秋乏呢?



01

每天多睡一小时

夏季夜短昼长,很多人养成了晚睡早起的习惯,秋季来临,这种习惯就要注意调整了,晚上争取在十点半之前睡觉,因为十一点“子时”之后,人体的各个器官功能开始下降,器官需要休息调整。此外,午睡也必不可少,尤其是老年人最好养成午睡的习惯。当然,睡觉也不是越多越好,每天最好保证7-8个小时的睡眠。



为了能随季节变化调整健康的作息时间,通过器官睡眠监测,可以更科学地分析器官的睡眠状态,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因为酒精、情绪化影响下的“伪睡眠”,在换季的时候能更好地记录真正的睡眠时间,缓解身体的疲劳,及时恢复精神状态,提升睡眠质量。

02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

进行身体锻炼可以让大脑的氧气变得充足,缓解脑疲劳,比如太极拳、羽毛球、散步、慢跑、广场舞等,但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加重身体的疲劳。经常待在室内的上班族可以经常伸伸懒腰,可以起到伸展腰部、活动筋骨、放松脊柱的作用,通过肢体的活动,也可以把更多的含氧的血液供给大脑。



有一个运动锻炼的好习惯,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体质,也可以更好地帮助体内的血液循环正常进行,有氧运动监测,可以帮助记录运动时的健康动态,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提高自身免疫力。


03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也非常有必要,因为吃得过少便不能为脑细胞提供能量,使人精神不振,时间长了会出现倦怠无力,头昏脑胀,情绪不稳定,不能精力充沛的学习和工作;而吃得过多大量血液流向消化道,脑供血会减少,大脑缺血缺氧,亦会引起秋乏症状。同时,也要注意少吃腥膻油腻和辛辣食物,多食富含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豆制品和红豆、绿豆、燕麦等。


健康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每日一份健康解析报告,通过对身体各项数据指标的趋势监测,了解身体每天的健康状态并进行动态评估,可以对自身健康指标及器官健康状态作出分析,提供中医膳食调养建议,均衡的饮食搭配,保证身体营养所需。


04

进行穴位按摩

从中医角度讲,太阳、风池、百会三个穴位,适当进行按摩可以提神醒脑,升举阳气。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眼外角连线中点,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手指合拢,指尖轻轻按摩,局部微微感觉酸胀即可。
风池穴:位于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位置。头后仰,拇指环形转动按摩穴位1分钟,可感到此处有明显的酸胀感,反复5次。

百会穴:位于两耳连线与头顶正中线的交点,双手拇指或食指叠按于穴位,缓缓用力,有酸胀感为宜。


从中医角度出发,穴位按摩可以很好的缓解身体疲劳,中医经络养生建议,可以根据每天身体的健康情况,结合中医脉诊和子午流注原理,提供相应的穴位按摩和艾灸方案指引等服务,教你在秋乏时节防困解乏。




秋天天气凉爽,人容易出现秋乏症状。因此,入秋后,要加强对身体的养护,注意休息和进行适量的运动,才能更好地应对整个秋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