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了《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一下简称《计划》),对未来4年儿童健康相关工作进行部署。文件例出七项重点行动,细化为22个条目,其中多项内容与基层工作密切相关。
儿童保健工作成基层重点
“儿童保健服务提升行动”是《计划》提出的7个重点行动之一,下属的5细化条目中,4个涉及基层日常工作。
一是加强儿童健康管理,积极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并提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分别保持在85%以上和90%以上”的目标。同时明确指出“将儿童健康管理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的指导意见》写得很清楚,“家庭医生团队在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和工作职责范围内应当根据签约居民的健康需求,依法依约为其提供基础性和个性化签约服务。基础性签约服务包括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6岁儿童的健康管理工作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就被纳入了家庭医生的职责范围,文件重申该项职责意味着未来四年,这项工作的考核可能会加强,基层医生必须引起重视。
二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要加强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评估,探索建立以儿童孤独症等发育异常为重点,在社区可初筛、县级能复筛、专业医疗机构诊断和康复的服务网络。
各地的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精神专科医院要开设儿童精神心理科或儿童心理保健门诊,加强儿童精神心理专科建设,促进儿童心理学科发展。
三是推进儿童眼保健服务。儿童眼健康近年来愈发受到官方重视。
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就发布了《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规范(试行)》明确基层医生要承担儿童眼部疾病的初筛、转诊、健康宣教等工作;7月份发布的《关于做好202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中,儿童眼健康被作为儿童健康管理的突出重点工作提出,明确基层医疗机构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儿童眼保健和视力保护健康教育;而《计划》中,国家卫健委要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与儿童医院和综合医院眼科建立协同机制,实现儿童眼健康异常情况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一年三次强调儿童眼保健服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四是加强儿童重点疾病防控。实施国家免疫规划,规范开展儿童预防接种,维持较高水平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坚持常规和应急结合,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儿童医疗救治,保障儿童必要应急物资储备。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新发传染病疫情防控中儿童健康评估与干预。加强儿童碘缺乏病的防控工作,开展定期监测,消除碘缺乏危害并保障儿童碘营养水平适宜。做好农村地区儿童氟斑牙和大骨节病的筛查与防控,保护儿童牙齿、骨骼健康发育。
儿童保健服务质量改进纳入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
《计划》重点行动的第6项是“儿童健康服务体系提升行动”,提出将进一步完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明确基层医疗机构在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
为打牢地基,《计划》要求进一步强化基层儿童保健服务网络,加强以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基层儿童保健服务网络建设。开展儿童保健门诊标准化建设,提升儿童保健服务质量。
同时,探索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儿童保健科、儿科门诊、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有机整合,优化功能布局,丰富内涵,推进儿童健康全过程管理和服务。开展基层儿童保健人员培训,加强基层儿童保健服务队伍建设。并将儿童保健服务质量改进纳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和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
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在儿童保健中的作品
《计划》提出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儿童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积极推广应用小儿推拿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强化中医药在儿童医疗保健中的重要作用。
推进儿童中医保健进社区进家庭。鼓励中医医疗机构或有条件的妇幼保健机构牵头成立妇幼(儿科)中医药联盟,通过项目合作、联合病房、学科帮扶等形式加强合作,积极推进中医优质资源下沉。
各级中医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师的儿童保健和儿科诊疗服务能力。鼓励家庭医生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普及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提升群众中医药保健意识。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85%以上。
《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作为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细化文件,对指导各地健全儿童健康服务网络,提高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除重点行动外,《计划》还给出了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及组织实施三个大的板块。“基层卫生健康”在此附上原文,共大家参考。